[证券杠杆]暑假=烧钱季?“暑期不自由”背后的现实焦虑

暑假来了,不过不少家长却有些快乐不起来。怎么将长达两个月的假日组织得风趣、有料、有味,让人大伤脑筋,而这还得有必定的经济条件作支撑。每小时收费1000元的英语课、4万多元的游学夏令营、数千元的绘画辅导班……没有哪一项是轻松的。

上一年,“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引发言论热议,本年,“暑假不自由”又成为新热词。在不少家长心中,暑假早已成为“烧钱季”的代名词。人民网近期对北京地区超越60个不同收入的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现,超越6成的家庭暑期方案每月为孩子花费3000元至5000元,近7成的家长对孩子的假日消费感到有经济压力或心理压力。尽管详细金额及区间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压力指数”或多或少能阐明问题。

月薪三万撑不起暑假也好,“暑假不自由”也罢,不同的表述背面,是相同的教育问题和焦虑心情。在升学的竞赛压力下,不少学生和家长把暑假当成了“第三学期”,报名各种培训班,固长板补短板;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行万里路”的大比拼中不输伙伴,在游学、爱好班等项目的挑选上竭尽全力,甚者堕入“贵的便是好的”攀比炫富之中。

养娃这件事,丰俭由人,各家有各法,本无可指责。但有的家长无视孩子生长规则,无视孩子的志愿和挑选,也不值得发起。毕竟被威胁在一个人人抢跑的大环境下,能坚持淡定和战略定力殊为不易。教育部在接连两年印发的有关做好暑期有关作业的告诉中都说到,要“引导家长不盲目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不过问题明显在暑假之外。

关于各级政府部门来说,应该优先考虑,怎么供应更五光十色的暑期活动项目,让孩子们在拟定暑期方案时有更多的挑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因为爸爸妈妈假日均要上班,无法照顾孩子,一些企业或单位也没有相应的接济办法,所以只能花高价挑选市面上各种爱好班、培训班,将孩子暂时保管。跟着全面二孩方针的继续推广,这一问题未来几年将会更加凸显。除了在供应侧方面做“加法”之外,政府还应对暑期游学等细分商场进行要点监管,净化商场环境,规范次序,对一些不合规的不良商家亮出“红黄牌”。安身久远,定规范、明权责等也应提前提上日程。

前阵子,山西朔州“兰教师”带着11名高三毕业生骑行1800公里到上海的故事刷屏不少人的朋友圈。这位80后教师扛住重压,带领学生一路南下,随地实景教育,在风餐露宿中体会人生况味和社会百态。他让坚持、好心等一个个大词在学生面前详细起来。他让学生有时机理解,高考不过是一个驿站,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少网友慨叹,“这才是教育该有的姿态”。

虽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兰教师”,也不是每个家长都像兰教师那么有心,但在寻找“教育该有的姿态”上,明显咱们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

发布于 2023-07-01 10:07:05
收藏
分享
海报
19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