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股指期货》:什么是量化交易的合规风险?

合规危险,是指量化买卖或许导致的内情买卖、操作商场等违规行为的危险。


一种不妥买卖行为是使用网络技术优势,在相关信息传播到商场之前“抢先”买卖。此类买卖不只有损公正,还或许涉嫌内情买卖。如“新闻聚合”的做法就涉嫌内情买卖。该算法经过在互联网、新闻网站和交际媒体中查找关键词,并在几毫秒内抛出很多订单,买卖的速度之快,一般会在相关信息还没有广泛传播时现已完结。因而,国外监管当局正在评论此类买卖是否违反了内情买卖规则。


另一种不妥买卖行为为幌骗(Spoofing),是指在买卖中经过重复的申报和撤单,诱使其他投资者不断举高申报价格,从而在短时间内敏捷推高股价并从中获利。2010年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明令禁止“幌骗”买卖。2015年11月3日,美国芝加哥联邦法院陪审团断定,高频买卖员Michael Coscia被断定在产品买卖诈骗和幌骗罪名建立。这是美国首宗引证反幌骗买卖法断定幌骗罪的刑事案件。在量化买卖系统规划过程中,应当避免单个或多个独立的量化买卖战略在特定买卖产品上频频违背当时商场价格进行不以成交为意图的申报、撤单,以避免产生幌骗行为。


第三种不妥买卖行为为自成交行为。经过操控不同账号进行自买自卖的自成交行为会给商场传递过错信号,导致商场的价格与流动性并不能精确反映商场的实在水平。美国产品期货委员会对2014年至2015年的买卖数据进行了剖析,研讨发现公司间的自成交行为,包含场内买卖与场外买卖,在独自的期货合约的日内买卖数据中占有很大比重。例如:在2015年2月,某个期货合约产生在公司间的自成交行为占到了该合约悉数买卖量的10%,而若是以天来核算,这种自成交行为则占到了15%。其他合约的自成交行为占比仅为5%。


对上述不妥行为的防备应经过设置买卖系统内部程序来约束,以维护量化买卖者在一起运转多个量化买卖系统的情况下免于因合规危险而遭到监管组织的处分。
发布于 2024-02-23 13:02:30
收藏
分享
海报
1
目录

    推荐阅读